【清华大学校歌歌词】《清华大学校歌》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学校的历史、精神与使命。校歌不仅体现了清华学子的志向与情怀,也反映了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理念和教育目标。本文将对《清华大学校歌》的歌词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校歌简介
《清华大学校歌》创作于1923年,由汪鸾翔先生作词,张清常先生谱曲。校歌歌词内容庄重典雅,语言凝练,既表达了清华人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信念,也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
二、歌词
校歌共分为四段,每段四句,结构严谨,寓意深远。以下是各段的主要
段落 | 歌词内容 | 内容简述 |
第一段 | “西山苍苍,南海茫茫,民族浩气,千秋万长。” | 描绘了清华所处的自然环境,象征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历史传承。 |
第二段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引用《大学》语句,强调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关爱民众,追求至善之境。 |
第三段 | “知耻后勇,发愤图强,振我中华,复兴我邦。” | 表达了清华学子面对国难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呼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
第四段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诚正修齐,治平为基。” | 倡导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
三、校歌的意义与影响
《清华大学校歌》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象征,更是清华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激励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努力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栋梁。校歌在毕业典礼、校庆等重要场合被广泛传唱,成为凝聚师生情感、传承校风校训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清华大学校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精神内涵,成为清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校歌始终激励着清华学子勇攀高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