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太守的意思词语一钱太守的意思】“一钱太守”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为官清廉、不贪图钱财的官员。这个词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清官的推崇与敬仰。
一、词语解释
“一钱太守”最早出自《后汉书·王涣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名叫董宣的官员,他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也坚持不收百姓一文钱。后来人们便称他为“一钱太守”,以表彰他的清廉品德。
“一钱”指的是极小的金额,象征着官员不贪图任何利益;“太守”则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呼。合起来,“一钱太守”即指那些廉洁自律、不谋私利的地方官员。
二、词语来源与典故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王涣传》 |
典故 | 董宣任洛阳令时,拒绝接受百姓送来的财物,被称为“一钱太守”。 |
意义 | 形容为官清廉、不贪财的官员。 |
三、词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钱太守”这一词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不为金钱所动的公职人员。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公正和廉洁风气的一种倡导。
四、相关词语与近义词
词语 | 含义 |
清官 | 廉洁奉公、为民做主的官员。 |
青天 | 对公正无私、为民伸冤的官员的尊称。 |
热心肠 | 指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人。 |
廉吏 | 廉洁的官员。 |
五、总结
“一钱太守”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其核心在于强调官员应具备清廉、正直的品质。它不仅是古代政治文化的体现,也在今天继续发挥着教育和激励的作用。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来历与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对道德与责任的重视。
关键词: 一钱太守、清官、廉洁、典故、成语、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