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霡霂是什么意思】“霡霂”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词语,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它通常用来形容细雨连绵、润泽万物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并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古籍中仍有一定的出现频率。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霡霂”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分析: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mài mù |
部首 | 雨部 |
结构 | 左右结构 |
本义 | 细雨连绵、润泽大地 |
引申义 | 表示恩泽、润物无声的关怀 |
出处 | 常见于《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 |
二、词语来源与出处
“霡霂”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夏。……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这里的“好雨”即指“霡霂”,意为细雨滋润万物。
在《诗经》中也有类似用法,如《小雅·信南山》中提到“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描述的是雨水连绵不断的情景。
三、现代使用情况
由于“霡霂”属于文言词汇,在现代日常交流中几乎不用。但在文学创作、古文研究或书法作品中,偶尔会见到它的使用,以增添语言的古典韵味。
四、与其他相关词汇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霡霂”的区别 |
霏霏 | 形容细雨连绵 | 更强调雨的连续性 |
滂沱 | 形容大雨倾盆 | 与“霡霂”相比,雨势更大 |
润物 | 指雨水滋润万物 | 更侧重“润”的作用,不强调雨量大小 |
五、总结
“霡霂”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汉字词语,主要用来描述细雨润泽大地的情景。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文阅读和文学创作中仍有一定价值。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霡霂”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