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什么意思】“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态度或情绪时,不使用温和的言辞,也不表现出和善的表情。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态度严厉、冷淡,甚至带有责备或不满的情绪。
一、
“不假辞色”出自古代文献,意为“不借言语和脸色来掩饰”,即说话直接、语气严厉,表情冷淡。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态度强硬、毫不留情,不给对方任何面子。它强调的是“不带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常见于批评、训斥等场合。
在现代汉语中,“不假辞色”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一种严肃、冷漠的态度。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粗鲁或无礼。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假辞色 |
拼音 | bù jiǎ cí sè |
出处 | 古代文献(具体出处待考) |
含义 | 不用温和的言辞或和善的表情,形容态度严厉、冷淡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严肃、不讲情面 |
近义词 | 冷言冷语、疾言厉色、不加掩饰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温言细语、委婉含蓄 |
使用场景 | 批评、训斥、指责等场合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日常交流中过度使用,以免显得生硬 |
三、例句参考
1. 老师对他的错误行为不假辞色,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2. 在会议上,领导对项目进展不假辞色,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
3. 他对下属的要求一向不假辞色,从不讲情面。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假辞色”是一个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成语,适用于需要表达严肃态度的场合。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绪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