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害群之马》原文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害群之马》原文译文,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13:58:32

原文:

管仲有疾,桓公问曰:“仲父之疾甚矣,可与闻乎?”

对曰:“臣之疾,非如良医所言,非药石所能疗也。臣有三宠,其一曰‘骄’,其二曰‘奢’,其三曰‘贪’。此三者,皆足以败国亡身。”

桓公曰:“然则何以处之?”

管仲曰:“臣死之后,愿君勿宠之,勿任之,勿近之。”

桓公曰:“诺。”

及管仲卒,桓公遂宠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而疏远贤臣。

数年之后,桓公病,不食,不言,不视。

左右曰:“君其将死乎?”

桓公曰:“吾悔不用仲父之言,今为‘害群之马’矣。”

译文:

管仲生病时,齐桓公问他:“仲父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以告诉我吗?”

管仲回答说:“我的病,并不是像良医所说的那样,不是药物和针灸能治好的。我有三个毛病,一是骄傲,二是奢侈,三是贪婪。这三个毛病,都会导致国家灭亡,自身受害。”

桓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我死后,希望您不要宠爱他们,不要重用他们,也不要亲近他们。”

桓公答应了。

等到管仲去世后,桓公却开始宠信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而疏远了贤臣。

几年之后,桓公生病了,不吃东西,也不说话,甚至看不见东西。

身边的人说:“君主恐怕要死了吧?”

桓公说:“我后悔没有听从仲父的话,现在自己成了‘害群之马’了。”

解析: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出自《管子·小匡》,原意是指破坏群体和谐、危害整体利益的个体。在本文中,它被用来形容那些因个人私欲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最终也毁了自己的命运。

故事通过齐桓公的晚年遭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领导者若不能识别并远离那些品行不端、心怀不轨之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管仲临终前的告诫,正是对后世统治者的警醒。

这一典故不仅强调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避免因一时的放纵而酿成大祸。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