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潼关全文赏析】《潼关》是清末维新志士谭嗣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该诗虽短,却蕴含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悲壮情怀。
一、原文回顾
> 潼关
> 塞外风高马蹄轻,
> 长城万里一时倾。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
这首诗以潼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雄伟景象,同时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诗中“龙城飞将”典出汉代李广,象征着英勇善战的将领;“胡马”则指外敌入侵。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有像李广一样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愿望。
三、表格形式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谭嗣同(清末维新志士) |
| 诗体 | 七言绝句 |
| 题材 | 边塞诗、咏史怀古 |
| 诗句 | 塞外风高马蹄轻,长城万里一时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意象 | 塞外、风高、马蹄、长城、龙城、飞将、胡马、阴山 |
| 用典 | “龙城飞将”:典出汉代李广,象征英勇将领 “胡马”:指外敌侵略 |
| 主题 | 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渴望英雄人物保卫边疆 |
| 情感 | 悲壮、忧国、豪迈、渴望 |
| 艺术特色 | 简洁有力,用典自然,情感深沉 |
四、赏析要点
1. 意象鲜明:诗中“塞外风高”、“长城万里”等词句营造出边塞的苍凉与壮阔,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2. 借古讽今:诗人借用汉代李广的故事,表达对当前国家无良将的担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 情感真挚:整首诗情感激昂,体现了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
五、结语
谭嗣同的《潼关》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的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历史、家国与责任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