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用法在日常交流中较为常见,但许多人对其感情色彩存在疑问: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为了更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下面将从成语的含义、出处、使用场景以及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成语释义
罄竹难书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意思: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写尽。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用法:多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的罪行极其严重,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二、感情色彩分析
从成语的字面意义来看,“罄竹难书”强调的是“罪行”的数量之多,因此其情感色彩为贬义。它并不用于赞美或表扬,而是用来批评、谴责某种行为或人物。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批评犯罪分子 | “他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 |
描述历史事件 | “这段历史中的暴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
引申为严重后果 | “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罄竹难书,必须严肃追责。” |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罄竹难书 |
拼音 | qìng zhú nán shū |
含义 | 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谴责 |
情感色彩 | 贬义词 |
是否常用 | 常见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
使用对象 | 通常用于人或事件的负面行为 |
五、结语
“罄竹难书”作为一句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其核心意义在于表达对罪行的深恶痛绝。因此,它属于贬义词,不应用于褒扬或正面评价。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确保符合表达的准确性与恰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