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原文及翻译】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极高,其作品《兰亭序》更是千古绝唱。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王羲之的故事,题为“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讲述了他一次拜访门生家的经历,展现了他谦逊、仁厚的品格。
一、原文
>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几上笔墨甚佳,因留书数行,遂去。后人取其书,以竹简刻之,传于后世。门生之父问曰:“君书何如?”曰:“吾书不如也。”又问:“何故?”曰:“彼所用者,非吾所用也。”
二、翻译
王羲之曾经到一位门生的家里,看到桌上摆放的笔和墨都非常精美,于是留下了几行字,然后离开了。后来有人将他的字取出来,用竹简刻录下来,流传后世。门生的父亲问他说:“您的字写得怎么样?”王羲之回答:“我不如他。”又问:“为什么?”他答:“他所使用的工具,并不是我所用的。”
三、
这则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王羲之在面对门生家中精美的书写工具时,并没有炫耀自己的书法技艺,反而谦虚地表示自己不如使用这些工具的人。这体现了他一贯的谦逊与尊重他人之道。
同时,故事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书写工具的重视,以及书法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王羲之虽为一代书圣,但仍能保持谦虚态度,令人敬佩。
四、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标题 |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原文及翻译 |
| 出处 | 《世说新语》 |
| 作者 | 刘义庆(编) |
| 故事内容 | 王羲之到门生家,见笔墨精良,留书数行而去;后人将其字刻于竹简,流传后世。门生父问其书艺,王羲之谦称不如。 |
| 主旨 | 谦逊、尊重他人、书法与工具的关系 |
| 人物形象 | 王羲之:谦虚、有修养、不炫耀 |
| 启示 | 无论身份高低,都应保持谦逊态度,尊重他人努力 |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也看到了他为人处世的智慧与风范。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