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字字典,它在汉字研究、文字学、语言学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人对这部字典的成书时间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方式,明确回答“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这一问题。
一、
《康熙字典》是清朝时期编纂的一部大型汉字字典,由康熙皇帝下令组织编修,成书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该字典由著名学者陈廷敬等人主持编纂,历时多年完成,最终于1716年正式刊行。全书共收录了47035个汉字,是当时最为全面的汉字字典之一。
《康熙字典》不仅在字形、字义上进行了详细考证,还引用了大量古籍资料,为后世研究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其内容较为繁复,但其权威性和系统性使其成为后来许多字典的参考基础,如《中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字典名称 | 康熙字典 |
| 成书时间 |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
| 编纂朝代 | 清朝(康熙年间) |
| 主编者 | 陈廷敬、张玉书等 |
| 收录字数 | 47035个汉字 |
| 特点 | 系统性强、考据严谨、引用古籍丰富 |
| 影响 | 对后世字典编纂影响深远 |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代官方主导编纂的重要文化成果。它的问世不仅推动了汉字研究的发展,也为后世的语言文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解其成书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部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