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什么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个事件的发起者或最初的推动者。这个词语虽然字面意思看起来像是“第一个做俑的人”,但实际上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指责某人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一、
“始作俑者”原意是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后来引申为“第一个做坏事或引发问题的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多用于批评那些制造麻烦、引发混乱或导致负面结果的源头人物。需要注意的是,“始作俑者”并非褒义词,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二、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shǐ zuò yǒng zhě |
出处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字面意思 | 最早制作殉葬用陶俑的人 |
引申含义 | 第一个做坏事或引发问题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指责,具有贬义 |
近义词 | 首恶、罪魁祸首、元凶 |
反义词 | 善始者、善终者、清白无辜者 |
使用场景 | 批评某人是某件坏事的起因,如社会问题、政策失误等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语境,容易引起误解或冒犯他人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始作俑者”应谨慎使用,尤其在正式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时,避免因语义偏差而产生误会。如果想表达类似意思但语气更温和,可以考虑使用“责任人”、“发起人”等中性词汇。
四、结语
“始作俑者”虽源于古代典故,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演变为一个带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理解其真实含义和使用场合,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