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意思】“韦编三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该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孔子读《易》之勤,以至于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皮绳。后人用“韦编三绝”来赞美那些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韦编三绝 |
| 拼音 | wéi biān sān jué |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
| 释义 | 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甚至到了翻断书简的程度。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学习刻苦,有毅力和恒心。 |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锲而不舍 |
| 反义词 | 粗心大意、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
二、成语背景
“韦编三绝”最早与孔子有关。据《史记》记载,孔子晚年特别喜爱阅读《周易》这部经典,经常反复研读,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称为“韦编”)多次断裂。这个细节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极度渴望。
后来,“韦编三绝”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被用来激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与坚持。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韦编三绝”不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翻断书绳”,而是更多地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学生、学者还是职场人士,这种精神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使用示例
1. 他为了准备考试,日夜苦读,真是“韦编三绝”。
2. 老师表扬了他“韦编三绝”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也能向他学习。
五、总结
“韦编三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是对古代学者勤奋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现代人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一种鼓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精神始终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