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痢怎么读】“癞痢”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陌生,甚至让人有点不适。它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方言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被使用。那么,“癞痢”到底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从发音、含义和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发音解析
汉字 | 拼音 | 声调 | 发音说明 |
癞 | lài | 第四声 | 音似“赖”,但更重一些,注意舌尖抵上齿龈后快速弹开 |
痢 | lì | 第四声 | 音似“利”,发音短促有力 |
整体读音:lài lì
二、词语含义
“癞痢”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北方方言中,尤其在河北、山东等地较为常见。它有两个主要含义:
1. 指一种皮肤病
在旧时,人们常把某些皮肤疾病称为“癞痢”,比如湿疹、牛皮癣等。这类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脱屑、瘙痒等,有时会伴有异味。
2. 比喻人不体面、不得志
在口语中,“癞痢”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命运不好、处境尴尬,或者性格古怪、不受人待见。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描述疾病 | 他小时候得过癞痢,现在脸上还留着小疤痕。 |
比喻人 | 他总是被人说是个癞痢,没人愿意跟他打交道。 |
方言中 | 老李家的孩子从小就长得不招人喜欢,村里人都叫他癞痢娃子。 |
四、注意事项
- “癞痢”不是常用词,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方言表达。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建议使用更规范的词汇,如“皮肤病”、“不得志的人”等。
- 避免在他人面前随意使用“癞痢”一词,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五、总结
“癞痢”是一个带有地方色彩的词汇,读作 lài lì,原意是指某种皮肤病,也可比喻人不得志或不得体面。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了解方言或阅读老一辈人的作品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你对“癞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