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古诗】《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绘了登楼远望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
《黄鹤楼》全诗共八句,四联,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诗中通过描写黄鹤楼的景物变化与历史人物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难料的深沉感慨。诗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奠定了全诗的苍凉基调,也引出了后文对时空流转的思考。
二、原文及解析
句子 | 原文 | 解析 |
第一句 |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指过去的人已经乘着黄鹤飞走了,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第二句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空留下的只是黄鹤楼,表达一种物是人非的失落感 |
第三句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黄鹤飞走后再也没有回来,象征着无法挽回的过往 |
第四句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白云千年依旧飘荡,表现自然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
第五句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阳光下清晰可见的汉阳树木,描绘出眼前的美景 |
第六句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景色宜人却略带萧瑟 |
第七句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夕阳西下,故乡在何方?表达了思乡之情 |
第八句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江上的烟雾缭绕,引发人的忧愁情绪 |
三、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黄鹤”、“白云”、“晴川”、“芳草”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悠远而苍茫的意境。
- 情感真挚: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 结构严谨:全诗对仗工整,节奏分明,体现了唐诗的格律之美。
四、影响与评价
《黄鹤楼》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文人争相吟咏的对象。李白曾因崔颢此诗而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由此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结语
《黄鹤楼》以其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不仅是对黄鹤楼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