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个典故

2025-09-22 05:08:11

问题描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个典故,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05:08:1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哪个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却不知道自己也正处在危险之中。这句话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源自《战国策》。

一、典故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吴策》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想要夺取王位,他请刺客专诸刺杀当时的吴王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子光让伍子胥推荐了一位勇士——要离。要离为了让吴王僚放松警惕,故意制造假象,假装与吴王僚有仇,甚至当众侮辱他,以此博得吴王的信任。

吴王僚最终被刺杀,公子光成功上位。但要离因为立下大功,也被吴王所忌,最终被赐死。而在这个过程中,吴王僚的弟弟庆忌也在暗中观察,准备复仇。于是,吴王光派刺客去刺杀庆忌,结果刺客在行动时被庆忌发现,反被庆忌杀死。

这时,有人对吴王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吴王虽然除掉了吴王僚,但庆忌仍在,就像黄雀躲在后面,随时可能反击。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出处。

二、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处 《战国策·吴策》
原意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却忽视背后的危险
现代用法 多用于提醒人们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只看到表面利益
相关人物 吴王僚、公子光、要离、庆忌

三、延伸思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胜利,还要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职场、投资还是人际关系,都应具备这种“后视镜”的思维,才能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四、结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任何行为都有其后果,只有看得远、想得深,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