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10回概括】《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第十回是整部小说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章节,讲述了林冲被高衙内陷害后,进一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本回内容紧凑,人物刻画鲜明,为后续的“风雪山神庙”等经典情节埋下伏笔。
一、
第十回标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一回主要围绕林冲被高衙内设计陷害,最终被迫走上反抗之路的过程展开。
林冲原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高衙内觊觎其妻,被高俅父子构陷,最终被发配到沧州。在途中,林冲虽屡遭暗算,但一直隐忍不发。到了沧州后,他被安排看守草料场,这是高衙内等人设下的陷阱。他们计划放火焚烧草料场,制造林冲“纵火”的罪证,以便彻底除掉他。
林冲在草料场中发现异常,察觉到有人图谋不轨。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火势已起,他不得不逃入山中。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林冲躲进山神庙,亲眼目睹了仇人陆虞候等人在庙外议论他的死活。这一幕让林冲彻底醒悟,决定不再忍让,最终选择反抗。
二、关键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回目名称 | 水浒传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
主要人物 | 林冲、高衙内、高俅、陆虞候、差拨 |
故事背景 | 林冲被高俅父子陷害,发配沧州,看守草料场 |
核心事件 | 高衙内等人设局放火,意图烧死林冲;林冲识破阴谋,逃入山神庙 |
转折点 | 林冲在风雪中听到仇人议论,决定反抗 |
主题思想 | 反抗压迫、命运无常、忠良受屈 |
文学特色 | 环境描写细腻,情节紧凑,人物心理刻画深刻 |
三、结语
第十回是《水浒传》中极具转折意义的一章。林冲从一个忍辱负重的军官,逐渐转变为敢于反抗的英雄,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通过这一回,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林冲的性格变化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