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环境描写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还能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故事发展。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答题技巧,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时间与地点
环境描写可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空间背景,帮助读者更直观地进入情境。例如:“暮色渐沉,山间弥漫着一层薄雾。”这句描写就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故事发生在傍晚的山区。
2.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或社会环境,可以渲染出特定的情绪氛围。如“阴雨连绵,乌云密布”,能营造压抑、紧张的氛围;而“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则能传达温暖、愉悦的情感。
3. 烘托人物性格与心理
环境往往与人物情感相呼应。比如一个孤独的人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周围的寂静更能突出他的寂寞与无助;而风雨交加的夜晚,可能暗示人物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4. 推动情节发展
某些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走向。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会使主人公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从而引发后续事件。
5. 象征与隐喻
有时环境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如“枯枝败叶”象征衰败,“春暖花开”象征希望与新生。这类描写往往带有深层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二、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格式
在考试中,遇到关于环境描写的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1. 指出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明确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环境,如天气、季节、地点、景物等。
2. 分析其作用
结合上述五点作用,判断该段环境描写主要起到了什么效果。例如: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焦虑情绪等。
3. 联系上下文,说明其对情节或主题的影响
环境描写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物、情节、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在答题时应适当联系全文内容,说明其整体作用。
4. 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回答时要避免啰嗦,用简洁的语言分点列出,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三、答题示例
题目:文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这段环境描写描绘了寒冷的冬夜和空荡的街道,渲染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同时,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暗示了人物将面临的困境。
总之,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叙事的基础,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掌握其作用及答题方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理解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