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解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原句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忠勇精神的高度赞美,体现了古代士人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气节。
一、
“捐躯赴国难”意思是:为了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视死忽如归”则是说: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自然、坦然。整句话强调了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有志之士应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忠诚和勇敢捍卫国家利益。
这不仅是对英雄人物的颂扬,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乱世之中,这种精神成为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奋发图强的重要力量。
二、解释表格
| 词语 | 含义 | 深层意义 | 语境背景 |
| 捐躯 | 舍弃生命,献出性命 | 表示为了更大的目标或信念而牺牲自我 | 出自《白马篇》,描写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 |
| 赴 | 前往、奔赴 | 表示主动行动,不畏艰难 | 体现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
| 国难 | 国家面临的危急局势 | 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反映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
| 视死 | 把死亡看作平常 | 表现一种豁达、无畏的心态 | 体现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 |
| 忽如归 | 忽然如同回家 | 表示对死亡的淡然与从容 | 隐含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
三、结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一句诗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传递的是一种超越生死、以国家为重的价值观,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这种精神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