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李商隐古诗讲解】《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汉代名臣贾谊的深切怀念与感慨。这首诗虽短,却蕴含深意,体现了李商隐一贯的婉约风格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一、诗歌
《贾生》全诗如下:
> 宣室求贤访逐臣,
> 班固《汉书》载:贾谊年少有才,被汉文帝召见于宣室,问以鬼神之事。
> 一时谋议得失,
> 贾谊提出一系列治国策略,但未被重用。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夜半时分,皇帝虚心请教,却只问及鬼神之事。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最终未能施展抱负,令人惋惜。
二、诗歌解析
| 诗句 | 解析 | 情感表达 |
| 宣室求贤访逐臣 | 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贾谊,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态度。 | 表现出对贾谊才华的认可与尊重 |
| 一时谋议得失 | 贾谊提出治国之策,但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 隐含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夜半时分,皇帝虽然亲自请教,却只关注鬼神之事。 | 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讽刺 |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指出统治者忽视民生而沉迷玄学。 | 表达对政治昏庸的不满与批判 |
三、诗歌主旨
《贾生》通过回顾汉代贾谊的遭遇,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用人不当、君主昏庸的不满。李商隐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凝练:全诗仅28字,却内涵丰富,情感深沉。
2. 对比手法:通过“求贤”与“问鬼神”的对比,突出主题。
3. 借古讽今:借贾谊之故事,反映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4. 含蓄委婉:没有直接批评当权者,而是通过历史事件进行暗示。
五、总结
《贾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诗中既有对贾谊才华的赞美,也有对其不得志的同情,更有对统治者误国的批判。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使这首小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