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一篇重要的历史散文,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的经历,展现了他从一个贵族公子成长为一位明君的过程。文章通过重耳的流亡经历,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风云、人物性格以及历史变迁。
一、
《晋公子重耳之亡》主要记载了晋献公之子重耳因宫廷政变而被迫流亡国外长达十九年,期间他先后经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并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确立霸主地位。
这段经历不仅体现了重耳的坚韧与智慧,也展示了他在各国受到的不同待遇,反映出当时诸侯之间的复杂关系。文中还刻画了介子推、狐偃、赵衰等忠臣的忠诚与辅佐,为重耳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公子重耳之亡,从者五人:狐偃、赵衰、颠颉、魏犨、介子推。 |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时,跟随他的有五个人:狐偃、赵衰、颠颉、魏犨、介子推。 |
重耳之亡也,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 重耳逃亡时路过卫国,卫文公对他没有礼遇。 |
适齐,齐桓公厚礼之。 | 他到了齐国,齐桓公以丰厚的礼节对待他。 |
齐桓公卒,其子孝公嗣位。 | 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孝公继位。 |
重耳去齐,与子犯谋曰:“吾将行乎天下。” | 重耳离开齐国,和子犯商量说:“我打算走遍天下。” |
于是遂行,过曹,曹共公不礼焉。 | 于是继续前行,经过曹国,曹共公对他也不加礼遇。 |
过郑,郑文公不礼焉。 | 经过郑国,郑文公也没有礼遇他。 |
乃入楚,楚成王以诸侯之礼待之。 | 于是进入楚国,楚成王用诸侯的礼节接待他。 |
既而晋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 | 后来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称为怀公。 |
重耳闻之,乃归晋,遂得国。 | 重耳听说此事后,返回晋国,最终夺得国君之位。 |
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 重耳即位,称为晋文公。 |
文公修德,诸侯宾服。 | 晋文公修养德行,诸侯都归附于他。 |
三、文章特点与价值
1. 历史真实性:文章内容多源于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2. 人物塑造鲜明:重耳从一个落魄公子到一代明君的形象跃然纸上。
3. 语言简练生动:《左传》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叙事性。
4. 反映时代风貌:文章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
四、结语
《晋公子重耳之亡》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逆境中的坚持与磨砺。重耳的流亡经历,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业的重要铺垫。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是了解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