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目睹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用来形容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直接了解,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有真实的体验或确凿的证据。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闻目睹 |
拼音 | ěr wén mù dǔ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
释义 | 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指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物。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亲历其事 |
反义词 | 道听途说、道听途说、传闻之言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描述亲身经历
- 他曾在现场,耳闻目睹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2. 强调真实可靠
- 这些资料是耳闻目睹的第一手资料,可信度很高。
3. 对比间接信息
- 不要只相信道听途说,应该亲自去耳闻目睹。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错误用法 | 正确用法 | 说明 |
他只是听说,不是耳闻目睹 | 他只是听说,不能算耳闻目睹 | “耳闻目睹”强调亲身经历,不能仅靠听说 |
耳闻目睹可以用于虚构故事 | 耳闻目睹一般用于真实经历 | 在文学中可适当使用,但需明确上下文 |
四、总结
“耳闻目睹”是一个表达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成语,常用于强调真实性与可靠性。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使用,能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同时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免造成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