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原文及翻译】一、
“狼子野心”是一个源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贪婪、凶狠,心怀不轨,尤其指那些表面温顺、实则内心险恶的人。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讲述了一位名叫斗伯比的楚国大夫,因担心自己的儿子将来会危害国家,而劝说楚王尽早除掉他。后世以此比喻人有不可告人的野心。
本文将提供“狼子野心”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便于理解与记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狼子野心,不可以畜。 | 狼崽子有野心,不能养在身边。 |
夫人之子,其心不仁,不可与处。 | 一个人的儿子,心地不仁,不能和他共处。 |
今若纵之,必为社稷之忧。 | 如果现在放纵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
吾闻之:‘狼子野心,不可与久居。’ | 我听说:“狼崽子有野心,不能长久相处。” |
三、背景与寓意
“狼子野心”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四年》中关于楚国大夫斗伯比的故事。当时,楚庄王想立斗越椒为令尹(相当于宰相),但斗伯比认为斗越椒性格残忍、野心勃勃,不适合担任要职,最终劝阻了楚王。后来,斗越椒果然反叛,导致楚国大乱,印证了斗伯比的预见。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形容人有野心,也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轻信表面温和之人,应警惕那些隐藏着危险意图的人。
四、结语
“狼子野心”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也是一种历史教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既要看到表面的善意,也要注意背后的动机,做到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拓展阅读,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