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的读音分别是什么】在古代中国,人们用“十二时辰”来划分一天的时间,这是一种独特的计时方式。虽然现代人更习惯使用小时、分钟等单位,但了解“十二时辰”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十二时辰”的正确读音,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十二时辰简介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它起源于周代,广泛应用于汉代以后的历法和日常生活之中。十二时辰不仅用于计时,还与五行、天干地支等传统文化元素密切相关。
二、十二时辰的读音及含义
以下是“十二时辰”的名称及其对应的读音和含义:
| 序号 | 十二时辰 | 读音 | 含义说明 |
| 1 | 夜半 | yè bàn | 子时,凌晨23点至1点 |
| 2 | 鸡鸣 | jī míng | 丑时,凌晨1点至3点 |
| 3 | 平旦 | píng dàn | 寅时,凌晨3点至5点 |
| 4 | 朝食 | cháo shí | 卯时,早上5点至7点 |
| 5 | 日出 | rì chū | 辰时,早上7点至9点 |
| 6 | 食时 | shí shí |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
| 7 | 晡时 | bū shí | 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 |
| 8 | 日昳 | rì dié | 未时,下午13点至15点 |
| 9 | 暮时 | mù shí | 申时,下午15点至17点 |
| 10 | 日入 | rì rù | 酉时,傍晚17点至19点 |
| 11 | 黄昏 | huáng hūn | 戌时,傍晚19点至21点 |
| 12 | 人定 | rén dìng | 亥时,晚上21点至23点 |
三、总结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时间单位,虽然现在已不常用,但在文学、历史、民俗等领域仍有重要价值。了解其读音和含义,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古籍,也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时辰的名称、读音以及对应的时间段。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