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出处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代士人追求的三不朽,常被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这一说法虽广为流传,但其出处并非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而是源于《左传》之外的文献。本文将对“立德、立功、立言”的出处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史料进行分析。
一、总结
“立德、立功、立言”最早见于《左传》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该说法出自《左传》之后的儒家经典《论语》与《礼记》等文献中,尤其是《礼记·大学》和《孔子家语》中有所体现。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确实提到“三不朽”,但内容与“立德、立功、立言”并不完全一致。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来源 | 是否与“立德立功立言”一致 |
“立德、立功、立言” | 人生三不朽:树立道德、建立功业、著书立说 | 《左传》以外文献(如《礼记》《孔子家语》) | 否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提到“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是(但表述略有不同) |
原文内容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是 |
对比差异 | “立德、立功、立言”强调个人成就;“三不朽”更强调社会影响 | 《左传》与后世文献 | 部分重合,但侧重点不同 |
三、详细解析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原文如下: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能长久不被遗忘,称为不朽。
从字面来看,这与后世常说的“立德、立功、立言”非常接近,因此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直接出处。但实际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一个完整的说法,更多出现在后世儒家典籍中,如《礼记·大学》和《孔子家语》等。
四、结论
“立德、立功、立言”虽然常被归为《左传》之语,但其完整表达更早出现在《左传》之后的文献中。《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三不朽”思想是这一理念的重要源头,但具体表述与后世的“立德立功立言”略有差异。因此,在引用时应明确区分出处,避免混淆。
参考文献: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礼记·大学》
- 《孔子家语》
- 《论语》
如需进一步探讨“三不朽”思想在后世的发展,可继续深入研究儒家文化中的士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