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箧曳屣怎么读】“负箧曳屣”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古代读书人艰苦求学的情景。很多人在阅读古文或文学作品时,会遇到这个词语,但对其发音和含义不太清楚。本文将对“负箧曳屣”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准确的拼音及释义。
一、
“负箧曳屣”出自《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是明代宋濂所作,讲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其中,“负箧曳屣”形容的是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形容求学路上的艰难与坚持。
- 字面意思: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 引申意义:形容求学之路的艰苦和勤奋。
- 常见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二、拼音与解释表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负 | fù | 背着,承担 |
箧 | qiè | 小箱子,书箱 |
曳 | yè | 拖着 |
屣 | xǐ | 鞋子,这里指旧鞋 |
三、词语出处与背景
“负箧曳屣”出自《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如下: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惟思既老,不复有此矣。”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年少时求学的艰辛,尤其是“负箧曳屣”这一细节,让人感受到他为求学所付出的努力。
四、使用建议
- 适合场合:写作、演讲、语文学习等。
- 适用对象:学生、教师、文学爱好者。
- 注意事项:此词较为书面化,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
五、结语
“负箧曳屣”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了解它的发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也能在写作中增添文化底蕴。
如需进一步了解《送东阳马生序》全文或其他相关词汇,可继续查阅资料或咨询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