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卜算子》是词牌名,苏轼曾以此词牌创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该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苏轼在人生低谷时的心境与豁达。以下是对苏轼《卜算子》的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
一、
苏轼的《卜算子》原文如下: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惊起鹭鸶,飞入芦花深处。
> 也知胡越相依,何苦心随影?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情感沉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夜深人静、孤月高悬、鹭鸶惊飞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困的豁达心境。
全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淡泊。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词牌名 | 卜算子 |
作者 | 苏轼 |
创作背景 | 被贬黄州期间(公元1082年) |
写作时间 | 公元1082年 |
词作主题 | 孤独、寂寞、人生感慨 |
代表意象 | 缺月、疏桐、漏断、鹭鸶、芦花、梧桐、清秋 |
情感基调 | 沉郁中带有一丝豁达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富有画面感 |
历史评价 | 词风清冷,情感真挚,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 |
后世影响 | 成为宋词中描写孤寂情感的经典之作 |
三、总结
苏轼的《卜算子》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厚情感。它不仅是苏轼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苏轼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境界。此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文化传承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