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的意思解释】“马首是瞻”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指古代作战时,将领的马头所向,士兵便跟随其后。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比喻追随某人或某组织,听从其指挥或指引。
在现代语境中,“马首是瞻”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某个领导、权威或方向的依赖和跟随,带有较强的服从性和导向性。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马首是瞻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义 | 战争中,将领的马头所向,士兵随之而行 |
引申义 | 比喻跟随、服从某人或某组织的指示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依赖与跟随关系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 |
近义词 | 言听计从、唯命是从 |
反义词 | 我行我素、自行其是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在公司里,员工大多马首是瞻,听从上级安排。 |
学校环境 | 班长带领大家学习,同学们都马首是瞻。 |
政治领域 | 国家领导人决策后,民众多马首是瞻。 |
家庭关系 | 孩子从小被父母严格管教,长大后仍马首是瞻。 |
三、注意事项
1. 情感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一定被动性,暗示缺乏独立判断。
2.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群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3. 使用频率: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正式文章或书面表达。
四、总结
“马首是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本源于军事行动,现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对于权威或领导的追随。它不仅体现了服从关系,也隐含了对独立性的缺失。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