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居鷇食怎么说】“鹑居鷇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鹑居鷇食,烦扰而不知所定。”原意是形容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没有安定的住所和食物。在现代汉语中,“鹑居鷇食”常用来比喻生活艰难、处境困顿。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鹑居鷇食”的总结与解析:
一、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鹤居鷇食(注:正确为“鹑居鷇食”,非“鹤”) |
拼音 | chún jū kòu shí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释义 | 形容百姓生活困苦、无家可归,没有安定的生活条件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写社会动荡或人民生活艰难的情景 |
近义词 | 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
二、词语解析
- 鹑(chún):指鹌鹑,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常用来象征卑微、弱小。
- 居:居住。
- 鷇(kòu):雏鸟,幼鸟。
- 食:食物。
合起来,“鹑居鷇食”字面意思是“像鹌鹑一样栖息,像雏鸟一样觅食”,引申为生活无着、四处奔波、缺乏保障。
三、使用示例
1. 战乱时期,百姓鹑居鷇食,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2. 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仍坚持读书,希望将来能摆脱鹑居鷇食的困境。
四、注意事项
- “鹑居鷇食”属于文言词汇,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不宜用于轻松或幽默的场合。
- 与“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等成语意思相近,但“鹑居鷇食”更具文学色彩。
五、总结
“鹑居鷇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战乱或动荡年代中的苦难生活。虽然现代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它仍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了解并掌握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与文化理解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