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出处

2025-09-03 16:00:01

问题描述: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出处,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3 16:00:01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出处】“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于鼓励人们反复阅读经典书籍,以深入理解其内涵。这句话虽在现代被广泛引用,但它的来源却并不如表面那样显而易见。以下是对该句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原文出处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一段记载。原文如下:

> “人有从学者,问曰:‘书何以不读?’答曰:‘吾尝诵读之,百遍而义自见。’”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人向一位学者请教:“为什么你不去读书?”学者回答:“我曾经多次诵读它,百遍之后,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虽然这段话并非直接使用“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一完整句子,但“百遍而义自见”是其核心表达,因此后世多将此作为该句的出处。

二、历史演变与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逐渐被提炼成一句独立的格言,成为古代读书人推崇的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通过反复阅读来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非一次阅读即求全知。

在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被进一步推广,成为士人治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常见误解

许多人误以为“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论语》或《孟子》,但实际上它并未出现在这些儒家经典之中。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后人将其与孔子“学而时习之”的思想混淆。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句子原文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原文引述 “吾尝诵读之,百遍而义自见。”
含义 通过反复阅读,自然理解文章含义
常见误解 被误认为出自《论语》或《孟子》
历史背景 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学习方法
影响 成为古代士人推崇的学习理念

五、结语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也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积累与反复思考。了解其真实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