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深意的诗篇,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 国破山河在:“国破”指国家遭受战乱而破碎,“山河在”则强调即使国家动荡不安,自然的山川河流依然存在。
2. 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临,城市的荒芜之地杂草丛生,显得格外幽深寂静。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时光流逝,看到花朵仿佛也在流泪;因为离别的痛苦,听到鸟鸣声也感到惊心动魄。
4. 烽火连三月:连续三个月战火不断,形容战争持续时间之久。
5. 家书抵万金:家信珍贵无比,比黄金还要值钱,反映了战乱时期通讯困难以及家人之间深切的思念之情。
6.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由于忧愁焦虑,头发变得稀疏甚至脱落,以至于无法插上发簪。
翻译
当国家陷入危机之中,山河依旧屹立;春天到来时,城市里长满了茂密的草木。
感慨于时光飞逝,连绽放的花朵都似乎含着泪水;痛惜亲人间的分离,就连鸟儿的叫声也让人觉得刺耳。
战火已经燃烧了整整三个月,一封来自远方家人的信件比任何财富都要宝贵。
满头白发因焦虑而更加稀疏,几乎到了不能戴帽子的地步。
通过这些详细的注释和翻译,《春望》不仅揭示了杜甫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理解与批判,同时也传递出他个人复杂而又深刻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并激励人们珍惜和平生活,关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