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释义】“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略细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粗糙的枝条和大叶子”,比喻事物表面的、不精细的部分。在日常使用中,它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时,指出做事不够严谨、考虑不够周全。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粗枝大叶 | 比喻做事不细致,只抓大体,忽略细节 | 《后汉书·王符传》:“其文辞粗枝大叶,不切实际。” | 多用于批评或自省,强调做事不够细致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走马观花 |
反义词 | 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谨小慎微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工作场合:
“你这份报告写得太粗枝大叶了,很多数据都没有详细说明,让人看不懂。”
2. 学习中:
“他平时做题总是粗枝大叶,结果考试总是因为小错误丢分。”
3. 日常生活:
“你做饭的时候别太粗枝大叶,火候掌握不好会影响味道。”
四、成语来源与演变
“粗枝大叶”最早见于《后汉书》,原指文章内容浮夸、不实在。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做事风格,强调对细节的忽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五、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具有较强批评意味的成语,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注重细节,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问题。虽然它带有贬义,但在适当的情境下,也可以作为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帮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
通过了解“粗枝大叶”的含义、用法及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