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谓大丈夫的上一句是什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有志气、有担当、有节操的人。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上下文具有深刻的含义,理解其前一句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段话的思想内涵。
一、
“此之谓大丈夫”的上一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所(即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即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即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被称为“大丈夫”。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体现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因此,“此之谓大丈夫”是对前面所说内容的高度概括与肯定。
二、表格展示
| 问题 | 答案 |
| “此之谓大丈夫”的上一句是什么?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 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下》 |
| 原文出处 |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上一句含义 | 表示一个人应当以仁为居、以礼为位、以义为道,这是成为“大丈夫”的前提条件。 |
| 整体思想 |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坚定意志,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体现。 |
三、补充说明
“此之谓大丈夫”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外界诱惑或压力时,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了解这句话的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也能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