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的意思是什么】“马首是瞻”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指作战时士兵跟随主将的马头前进,比喻服从指挥、听从领导。现在多用来形容人们盲目追随某人或某种意见,缺乏独立判断。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马首是瞻 |
拼音 | mǎ shǒu shì zhā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士兵跟随主将的马头前进,表示服从指挥 |
现代用法 | 比喻盲目追随他人,缺乏主见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没有主见 |
近义词 | 唯命是从、随波逐流、亦步亦趋 |
反义词 | 自主自立、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
二、详细解析
“马首是瞻”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楚国与晋国交战,晋军将领荀林父在战场上命令士兵:“见敌而退,其罪一也;不待命而退,其罪二也;弃甲而逃,其罪三也。”意思是说,面对敌人就逃跑,这是第一种罪过;不等命令就撤退,这是第二种罪过;丢下武器逃跑,这是第三种罪过。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马首是瞻”,即士兵看主将的马头方向行动,象征着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在现代语境中,“马首是瞻”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自己想法、一味跟随他人的人。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跟着别人走,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说他“马首是瞻”。
三、使用示例
1. 他在工作中总是马首是瞻,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公司决策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而不是让员工马首是瞻地执行。
3. 虽然他是领导,但也不能要求下属马首是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四、注意事项
- “马首是瞻”多用于贬义,强调缺乏独立思考。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搭配具体语境来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马首是瞻”的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