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的意思】“蚍蜉撼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若泰山之高。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不过,“蚍蜉撼树”这个说法并非直接出自《庄子》,而是后人根据其中“蜩与学鸠”的意象引申而来。后来常用来比喻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形容不自量力、徒劳无功的行为。
一、
“蚍蜉撼树”原意是蚂蚁(蚍蜉)想要摇动大树,显然不可能成功。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企图挑战强大势力或难以实现目标的人。它强调的是力量的悬殊和行为的荒谬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些看似努力实则无效的行为,比如普通人试图对抗大企业、小人物挑战权威等。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体现出一种勇气,但更多时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蚍蜉撼树 |
出处 | 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意象,后人引申使用 |
字面意思 | 蚂蚁摇动大树 |
引申含义 | 比喻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形容不自量力、徒劳无功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不切实际的行动,也可用于自嘲自己的盲目努力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
反义词 | 量力而行、知难而退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网络评论、文章写作、口语表达中,带有讽刺或警示意味 |
三、结语
“蚍蜉撼树”虽是古代的寓言式表达,但在现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复杂问题时,应理性评估自身能力,避免盲目冲动。当然,适度的挑战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可行的策略和足够的准备。